莊晶萍和她的“法援夢”
法制日報記者 蔡長春
脫下工作裝,換上一襲長裙,福建省福州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莊晶萍如約而至。早春三月一個周末的上午,福建瀛榕律師事務所內,剛剛當選“2015年度感動福建十大人物”的莊晶萍與《法制日報》記者品茗交談,共話她的“法援夢”。
法援“女漢子”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寂寥的雨巷。
少女時代的莊晶萍,一如戴望舒《雨巷》中那個丁香花般的江南女子,文弱多愁善感,醉心詩畫書茶,是個不折不扣的文藝女青年。
然而,一次偶然的經歷,徹底改變了她的一生,讓她告別文藝范兒,全身心投入到法援事業中。
從此,福州少了一個文藝女青年,卻多了一個法援“女漢子”。
那是18年前——1999年,一個大雨傾盆的下午,一位老人冒雨來到福州市法援中心,愣愣地站在門口不知所措。
這一幕,正巧被剛剛進入那里工作的莊晶萍看到。
一番詢問后莊晶萍得知,老人拿著法援中心的介紹函去某律師事務所尋求幫助,卻被一句“沒錢找什么律師”硬生生趕了出來。
“我氣那個律所,怎么能把老人趕出來?我更氣自己,為什么沒有律師資格證?為什么不能給求助者施以援手?”憶及此處,莊晶萍的眼角紅了。
要改變別人,就要先改變自己。莊晶萍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先讓自己變強。
于是,她扔掉油紙傘,端起司法考試資料,孜孜不倦地鉆研理論、磨練業務。
一番努力之后,莊晶萍成功拿到律師資格證,有了做好法援工作的底氣。
法律人骨子里根植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莊晶萍亦然。
不過在她看來,最好的平等是“要讓法律不再只是一張冰冷冷的紙,它應該有溫度、能暖人,所有人都摸得著,都能受惠”。
莊晶萍說到做到。她一心扎到法援工作中,為長者維權、為弱者申援,為失足人員重塑人生,為落魄英雄擦干眼淚。
在莊晶萍等眾多法援人的共同努力下,福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年辦案量,從不足30件發展到年均1.1萬余件;法律咨詢量從每年不到200件到3.1萬余件;18年共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10余億元,惠及農民工、殘疾人、婦女、老年人、未成年人等各類弱勢群體40余萬人。
建大法援格局
福州法援工作能有今天的氣象,莊晶萍一路走來并不容易。
18年前,福州的法援事業剛剛起步,許多群眾對法援還很陌生,遇到法律問題甚至不知道還可以求助法援機構。
面對法援社會知曉率低,法援中心經費短缺、辦公用房和設施緊張的現狀,莊晶萍咬緊牙關,毅然挑起讓福州法援事業改頭換面的重擔。
她不僅承擔起法援中心日常接待咨詢、案件受理和宣傳調研等工作,還在省內首創法援工作簡報,并在重大節假日深入街頭巷尾,解答法律問題、開展法律咨詢,現場受理法援申請。
這樣一來,不僅為群眾解決了實際困難,擴大了法援工作的影響力,還讓莊晶萍意識到:法援服務面可以更廣闊,要下到每個鄉鎮,要做到老百姓家門口。
莊晶萍說:“在基層設站點是法援工作的優良傳統,要走出門‘敲鑼打鼓’做宣傳。手上沒有案件,就主動找案件,主動送服務。”
單絲不成線,孤木難為林。
莊晶萍深知,僅靠法援隊伍單槍匹馬作戰,難免遺落許多真正有困難的群眾,因此需要更多力量參與到法援工作中來,打造“大法援”新格局。
老百姓打官司必然會找法院,勞動糾紛必定要去勞動仲裁委,婦女遇到權益受侵害問題一定想到婦聯……如果在這些場所都設立法援窗口,群眾求助的第一時間就能獲得法援。
莊晶萍由此想到,可以聯合法院、仲裁委、婦聯、監獄等部門開展法援工作。
這也意味著,莊晶萍要在已經繁重的工作之外,付出更多努力,克服不同部門、行業之間溝通交流的難題。
她不知疲倦地一家一家跑,一個一個機構談:公安、法院、軍隊、高校、監獄、律所……截至目前,莊晶萍已在福州121家單位設立法援工作站、聯絡點,實現法援與各部門工作無縫對接。
3月17日,福州市法援中心剛剛在臺江區人民法院正式設立法律援助律師工作室,這是福建首個開進法院的法援律師工作室。
莊晶萍說,她與記者見面的瀛榕律師事務所也設有一個法援聯絡點,已經成功運轉4年了。
瀛榕所地處福州三坊七巷5A級景區,巷口掛著醒目的法援聯絡點招牌,在這個堪稱福州最繁華的地段,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正是在莊晶萍的努力下,如今福州全市已經形成13個專門法援機構、188個鄉鎮(街道)設立法律援助站、2869個村居設立法律援助聯絡點的縱向服務網絡。
得益于此,孤苦無依的老人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律師服務,受傷的農民工兄弟躺在病床上就能獲得賠償,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在家中就能得到援助律師的幫助,遭受家庭暴力的婦女在家門口就能找到避風港……
只為做得更好
18年彈指一揮間,莊晶萍馬不停蹄,在福州法援工作史上留下太多精彩筆畫。
懷揣著“大法援格局”構想,她一年內上百次到基層一線調研、溝通法援工作,積極在全市構建市、縣、鄉、村四級法律援助服務網絡。
2015年年初,歷經21萬字立法評估報告、31稿草案修正、245場修訂論證會議,由莊晶萍發起并推動的《福州市法律援助條例》正式施行。
這一條例將申請法律援助的經濟困難標準,擴大到收入為低保的兩倍以下的群體,讓普通群眾也能免費打官司。
此外,莊晶萍還首創法援志愿者律師制度,數年間,福州法援志愿者律師,從不到30人增長到近600人。
很多人不知道,他們面前這個眼睛大大的、說話快快的法援中心主任,其實還是廈門大學兼職碩士生導師、福建省政府立法咨詢專家、福州市律師協會常務理事、福建省婦聯法律專家……
由于莊晶萍在法援工作上的出色表現,她個人先后獲得司法部法律援助“優秀服務標兵”“福建省文明誠信先進律師”“福州青年五四獎章”等多個榮譽稱號;她帶領的團隊被選定為全國法律援助工作直屬聯系點,連續三屆蟬聯“全國法律援助先進集體”……
即便如此,莊晶萍還是“不知足”,她笑稱自己患上了嚴重的“強迫癥”。
“就像和朋友出去,說好只是吃飯不談工作,但說著說著就繞到工作上去了。”她常為此頭疼不已。
而每到此時,另一個聲音就會告訴她:“你這樣做太對了,機會就在眼前,不馬上抓住發展法援事業,以后就沒有了!”
有時候莊晶萍也會覺得辛苦,“但那一絲苦味有時就像咖啡,還能提個神”;她也曾感到艱辛,比如剛生完小孩就要投身工作……
縱使如此,一貫素面朝天的莊晶萍始終面帶微笑,大大的眼睛水晶般透亮,無論工作多辛苦,都看不出一絲倦容。
莊晶萍打趣說:“每每看到受援人獲得幫助后的滿足感,我都會打心底里高興,這種快樂就是傳說中的‘雞血’,所以身邊人總說我跟打了雞血似的。”
不止一個人跟莊晶萍講,像你這么能干又這么拼,做創業公司的話早都成功上市了,還端著這個苦差事不放干什么!也有多家知名律所、企業看中她,伸出高薪的橄欖枝,但都被莊晶萍婉拒了。
“我就是喜歡做法援,不僅現在這樣,將來也是一樣。”莊晶萍側過頭,一縷陽光投到她的臉上,映過她嘴角那抹淺淺的微笑。
本報福州3月27日電